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文大哲學傅皓政 點亮邏輯思考力 收藏

  張明華   2018-09-08    國立臺灣大學 , 中國文化大學 , 文史哲學群 , 社會組

  分享

聽到哲學,你腦海中浮現的想法會是什麼?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一門「玄之又玄」的學門,或者難以用三言兩語完整表達的艱澀學問,甚至會以為哲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連性。事實上,在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專任副教授、同時也是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傅皓政眼中看來,哲學其實是一門多元運用的學問,生活中其實處處都蘊含著哲學理論在其中,從你我與他人之間的人際相處,到國與國、團體與團體間的交流互動,都可以成為哲學的探討議題與關注核心,面向之豐富,可以說是「無處不哲學」。

談起為何會與哲學結下不解之緣,擁有臺大哲學系博士學位的傅皓政說,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按照既定方式來解題,但卻往往沒有教我們去理解那個方式或方法。哲學則教導我們如何設計一套自己追求的方法,幫助我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他笑著說,剛開始研究哲學這門學問時,也曾經面臨一團混亂、不知怎麼理出頭緒的窘況,但隨著學習漸入佳境,他愈發覺得哲學這門學問真是太好玩、太有趣了,也因此吸引他一路鑽研下去,甚至因此成為哲學系老師。

引導年輕學子以謙和態度看世界

「我在課堂上常會問學生,是否能用現在的眼光想像三百年後的世界?」傅皓政提到,雖然你我都是身處這世界的一份子,但是每個人所認知的世界卻不見得相同。他舉例,一台錄影機錄了24小時,但每個人所看到的片段與畫面都不一樣,就如同成語「瞎子摸象」般,儘管大家摸到大象的身體部位都不相同,但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大象面貌。然而事實上,這世界的真實並不是只有我們看到的那樣,所以他常會和學生討論類似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思考所造成的困境,讓年輕學子懂得以謙和態度,看待我們身處的環境與這個世界。

哲學扮演的角色

傅皓政談到,生活在世界上,人每天都會面臨很多選擇,大部分的人都用直覺來決定要做什麼樣的選擇;但直覺幫我們做的選擇,與理性思考後所做的選擇經常是兩回事,對邏輯學家來說,其責任與使命就是要教導大家分辨什麼是理性的抉擇、什麼又是不理性的選擇。

對大學教育而言,哲學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很有趣,對於我們該怎麼活著?要怎麼才能活得好?這部分大概只有哲學才會進行深入的討論與探究。儘管大家常說,如果沒有基本能力就不能過好的生活,但並不能因此導出有基本能力就能過好的生活的邏輯。

對哲學家來說,人生好壞不能只單單取決於工作表現、薪水高低等層面,還要考量其他因素,例如是否擁有真心誠意的好朋友,就是很重要的考量之一。

追求真實是哲學最重要目的

傅皓政表示,追求真實可說是哲學最重要的目的,但是否一定要「眼見為憑」才叫做真實呢?例如現代人都相信有原子、分子的存在,儘管我們看不見它;但如果問到是否相信世界上有神鬼的存在,卻是有人堅信不移、有人抱持懷疑的態度,而哲學就是一直要探討這樣的問題,去探究是什麼樣的思維邏輯造就每個人對真實的看法與標準。

就像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人要理解自己的無知是很困難的」,傅皓政認為,邏輯思考很重要的方式是理解自己的限制,明白自己有很多能力未逮的地方。

但這樣的邏輯思考能力培養則必須仰賴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內化於心、體現於外。這也是為什麼傅皓政會特別在大學教育中開設邏輯課的原因,就是期望透過邏輯課的教學來培養學生具有「理解別人」的能力,理解他人如何去思考。對傅皓政來說,這也是一種「人際相處」能力的培養,透過邏輯思考能力的養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與釐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與差異性,進而減少人際之間的分歧與對立。
他指出,當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想法,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來思考時,也意味著我們開始具備了「換位思考」的能力,也能因此減少人際相處間不必要的爭執與紛爭。

不只如此,為了讓學生與哲學成為好朋友,他更分享了幾招教學眉角來讓大家了解哲學課其實很有趣,一點也不枯燥乏味。

教學創新第一招:以生活化舉例艱深邏輯理論

傅皓政以情侶間的相處與互動為例,光是男朋友與女朋友對於「我愛你」三個字該如何展現與表達就有不同的定義與理解,許多男生會認為沒有必要每天把「我愛你」掛在嘴上、作為天天必對女朋友一再複誦的甜言蜜語,但在女生觀點來看可能並非如此,或許會認為要每天都對自己講一遍,才真的是「我愛你」的表現。

傅皓政說,其實雙方之間的觀點並沒有誰對誰錯,箇中差異在於彼此的思考方式不一樣,如果男女朋友能互相理解彼此的思考歷程與行為,就能了解兩人之間的差異,避免因此而鬧彆扭、不高興,而這也正是傅皓政想透過邏輯思考等課程教給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

藉由這些生活化的舉例與循序漸進的授課內容,傅皓政不僅將看似艱澀難懂的哲學理論變得平易近人,也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理解範疇,講到精采之處,教室裡更是笑聲不斷,讓不少學生在上過他的課後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體會到原來哲學並非高高在上的學說理論,而是真真實實融入我們生活中的一門學問。

教學創新第二招:要求手寫筆記,加深學習印象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化,現在許多大學生上課往往是以「手機拍照」取代在筆記上抄寫老師黑板上的內容。雖然拍照很簡單,一秒即可完成,但也因此失去了內容組織與思考的機會。

為了強化課堂的學習印象與組織能力,傅皓政會在課堂上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紙,讓他們進行上課筆記,並設計題目讓學生練習與回答,最後在每堂課結束時把紙張收回來,藉由學生的筆記了解他們究竟懂了多少,以此作為自己教學上的調整參考。

教學創新第三招:考試OPEN BOOK,培養邏輯思考力

我們從小到大所參加的大考、小考,往往被要求不能翻閱教科書或筆記,但在傅皓政的課堂上卻恰恰相反。他認為,哲學與邏輯思考應該是融會貫通與靈活運用的學門,不是靠著死背強記來獲取分數,因此不僅開放學生在考試時攜帶上課筆記來應考,更希望藉此鼓勵學生從中培養與訓練邏輯思考及組織能力。

教學創新第四招:培養學生辯證與思考力

上哲學史時,傅皓政會讓學生分組上台報告,介紹不同哲學家的人生歷程與想法,或是透過分組討論方式,把論證寫在黑板上進行課堂討論。他表示,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只有老師在台上唱獨腳戲,而是讓學生也能進行辯證與思考,參與討論,為課堂激出更多火花與對話。

教學創新第五招:設計「加分小卡」,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為了增加課堂互動、拉近年輕學子與哲學之間的關係,傅皓政不只以生活化舉例來解釋邏輯與哲學,更發揮巧思發明「加分小卡」,鼓勵學生在上課時勇敢舉手、抒發己見,無論回答的內容是否正確,只要每個禮拜上課時發言一次,就能獲得成績加分的機會,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主動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性互動。

有趣的是,若有學生不好意思在課堂上舉手發言,他也歡迎學生下課後寫電子郵件告訴他,自己想要在上課時回答問題,下次上課時,傅皓政就會點名那位學生回答。

透過這樣的創新加分設計,傅皓政發現不僅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變得更熱絡,一些個性較為害羞內向的學生也因此更有勇氣舉手回答問題。他笑著說,每次只要看到學生舉手,他就特別高興,因為對他來說,這正是老師最好的教學回饋。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3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生活無處不哲學 傅皓政點亮邏輯思考力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