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開講

【台北】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選興趣好過選熱門科系 收藏

  口述/佛光大學校長 楊朝祥 整理/大學問編輯 鄭詠澤   2019-01-20    佛光大學 , 工程學群 , 教育學群

  分享

曾經擔任教育部部長的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認為,興趣可以培養、生涯須經探索,在深思熟慮,多方試煉下,終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出身於汐止,父親用勞力與汗水擔起家計重任,母親操持家務、含辛茹苦奉獻青春歲月,是雙親無怨無悔的付出,讓我從小學會堅忍、毅力、慈悲、仁善,而成為終身受用的座右銘。我認為,教育是窮人改變命運的曙光,而良好的態度則是全人發展的基礎工程。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認為,興趣可以培養、生涯須經探索,終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興趣何時明朗 該轉系或順勢而為呢

小時候我就喜歡園藝、農藝,家裡曾經租了一塊地種植蔬菜,裡面就劃了一小塊地給我栽植,但是我並沒有走上園藝的道路。我因為記憶力及理解力不錯,高中時期,數學理化成績排名在前,本來有志於農藝或化工,但那個年代是「先填志願再考試」,志願就依分數的高低來填,聯考放榜後竟落到了我從沒有想到過的師大工業教育學系。原本因志趣不符本想放棄,可是經過祖母的提醒師大是公費,是否先念念看,如果真的不喜歡再重考。現在想想,真感謝祖母適時的提點,這個轉念,讓我從此和技職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美國受到蘇聯搶先把人造衛星打上太空的刺激,開始發展新的科學教育課程,我們那一屆先改物理,隔一年又改成新化學,物理課程內容全是新的,第二年重考的化學科目又是新版本,結果我一個系也沒矇上,大一時想申請轉化學系,工教系主任不放人,化學系主任也不收。就這樣,一直到大四的時候,我都還沒有養出對工業教育的興趣,很擔心4年就這樣過了,也還探索不出真正的興趣在哪裡。
由於曾經經歷過這一段歷程,深知多數甲組學生和我一樣想念物理、化學、數學等科系,而並不想讀工業教育,後來當我學成歸國回到師大擔任工藝教育系系主任的時候,只要學生有轉系的念頭,我會盡量幫忙與他們想轉的系的主任溝通,協助學生轉到想就讀的學系。

留學才重新認識技職教育

師大畢業後,來到基隆商工任教一年,教授的科目是電子科的實習,教學內容以「五燈超外差真空管收音機」為主,之後,當了一年預官,沒想到,退伍後再回到學校時,真空管已經被電晶體取代,變成博物館展品。有感於電晶體知識和技能的不足,自覺沒辦法再教相同科目了,毅然決然出國進修。負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碩士,是真正開始對工業教育產生興趣之際,明尼蘇達大學是美國工業教育前三名的學校,在此間,我看到美國人尊重技職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並不會像台灣「重學術輕技術」,看輕職業學校的學生,同時看到大學和高中、高職端的教育如何相互銜接、搭配,此時,才明白原來技職教育對社會產業進步、個人的發展有這麼大的助益。
有了在明尼蘇達大學對技職教育重要性的體會,生涯中對「工業教育」的志趣已悄然萌芽,就在取得碩士學位後,旋即在指導教授的介紹下,前往賓州州立大學攻讀工業職業教育博士,於是我就接受了更完整的技職教育學術的洗禮。

因技職教育找到生涯定位

回來台灣教書以後,進入母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任教,之後創立工藝教育學系、擔任系主任,我對自己及學生要求頗為嚴格。在師大任教的時候,專心在學術、教學和服務工作,那幾年幾乎每天回家吃完飯、看完新聞就開始寫作。六年半的時間裡我寫了3本書、十幾篇研究報告,還有六、七十篇文章,那時候沒有電腦,寫到手都長出繭來。民國74年國科會開辦第一屆傑出研究獎,每個學者都把自己最好的研究拿出來評比,競爭相當激烈。社會科學類師大僅有兩位教授得獎,其中一個就是我,一切的辛苦也有了好的結果。
民國75年,進入教育部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將所學用於推動技職教育政策,歷任教育部常務次長、政務次長,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國88年,擔任教育部部長。之後,政黨輪替,轉任中原大學淡江大學講座教授,民國97年擔任考選部部長,歷經兩院三個部會的首長。這些公職和教職生涯的歷程中,教育領域,特別是工業教育的洗禮對我的影響格外深遠,因為技職教育讓我終於找到生涯的定位。
記得在教育部服務時,曾經有機會回師大附中跟小學弟、小學妹討論成長歷程的甘苦談,不免提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有多苦、有多認真。一個國中部的小學妹說,『學長,你們當初是「沒有之苦」,我們現在卻是「有之苦」。』她說,當初你們物質缺乏,所感受到「沒有之苦」,現在我們物質、資源豐沛,卻感受到「太多之苦」,每天從家裡到學校,不過幾百公尺,但中間要經過超商、網咖、漫畫店,每天來回家與學校之間,不受誘惑有多困難。考大學也是一樣,過去是僧多粥少,能夠考上學校就認了;現在反而選擇太多而無從選起,這才是真正的苦。

我成長的年代雖然物質匱乏,但是爸媽不過問學校的事情,只要兄弟姊妹願意念書就念,不想讀也不會強迫,要念什麼由自己決定。比起來,現在年輕學生為自己念書的少,反而是為爸媽念書的多。現在教育部調整學位授予法為系進院出或院進系出,在我看來都是亡羊補牢,因為孩子無法在進入大學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好設計一個轉換跑道的機會。

如果不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其到處去打聽哪一個科系好,不如好好回想自己的學習過程,拿手的科目通常花比較多精力,或你比較有興趣、有能力的領域,以此為依據來選擇科系。父母也可從旁觀察、協助,但是不要指導方向。家長關心是必然的,但對孩子不見得是好事。真正治本的作法,應該從小探索,父母真的有心,應該幫助孩子從小去體驗、發現他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理論上來講,學生應該是選系不選校,先針對自己喜歡的領域再找學校。也不一定要選熱門科系,很多情況下熱門科系過一段時間就變成冷門科系。譬如物理系、圖書管理系都曾經有過非常搶手的年代。不要太在意現在最夯的是什麼,真正要在意的是到底自己想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

大學學得廣 碩士再求專

我認為大學量多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大學到底要給學生什麼,如果每一個人進大學都能夠好好陶治品德、培養做人的方法,重視專業知能的學習,全面提升人才素質有什麼不好?最怕是知識也學得不精,做人也沒學好,學生進大學混一段時間就出來了。我的看法是,在大學裡學得寬廣一點,專業到研究所階段再學,比如學士後法學研究所、學士後教育研究所這類,學生在大學階段把經濟、物理、中文等基礎科目學好,到了研究所再去學法學相關、教育相關的專業,像經濟系畢業念學士後法律研究所出來,就可以專門調查經濟犯罪,這樣兩個領域的專業就能夠緊密結合,有助於未來生涯的發展。

佛光大學校長 楊朝祥 小檔案



★出生:1947年

★現職:佛光大學校長

★學歷:師大附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工業教育碩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工業職業教育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教育行政、生涯輔導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教育學群科技教育學類工程學群科技教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