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考前衝刺】地理科三大學習心法 收藏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地理科/徐銘鴻老師 2017-01-04 高中 , 學測
Photo via McLac via VisualHunt
地理是一門在生活中進行探索的學科,而高中地理則在「理解生活」這個意涵上將課程分為三大部分:通論、區域地理、應用地理,分別於高一至高三的課程中進行講授。三個部分的讀書方式有所差異。通論地理的概念很多,例如:高一上有地圖、地理資訊、自然地理;高一下為人文地理:產業、都市、人口……等,在平時就要多記憶各個概念的定義,在理解基本概念之後,再練習推理,需要建構自己的思考系統,以利於真正「理解」概念,並加以應用。區域地理著重區域特性,先了解各個區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再了解當地人地互動的脈絡,最後總結出區域特性。以下則根據地理能力的培養,提出筆者淺見。
一、學習時:善用圖表,理解概念
【1.認識圖表與應用】:高中地理強調空間位置,富含很多地圖、統計圖表與統計地圖的應用,看懂課本裡各地圖與圖表的特性後,可嘗試接觸與繪製各種不同的地圖。
【2.了解概念而非單純背誦】:地理學習重視因果關係的推演與概念的應用,若要釐清與熟悉課本中的各種概念和定義,可先抄寫並記下其定義,再思索每個名詞背後的「成因」、「過程」、「影響」,便可游刃有餘的解答各種試題或應用在高二、高三的學習上。
【3.運用紙和筆的思考與學習】:學習完每個章節後,可學習製作心智圖或系統圖並抄寫於紙上,也可製作比較圖或比較表,透過自己的整理與書寫,可加深記憶並理解各概念與各區域特色。
二、課堂上:專心聽講,先想再問
【1.上課專心聽】:課堂前可先預習,學習自己抓重點,並在課堂上專心聽課,然而重點在於學習老師如何整理課本資料,了解老師如何推論因果的過程,以及老師上課的脈絡。
【2.上課認真回答問題,並於不了解處發問】:課堂上的發問可以快速的反應出學習上的盲點與疑難。
【3.課後複習】:可比對自己整理與老師整理的資料,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然後試著解釋每個概念給自己聽或是同學聽,讓自己與同學能真正的理解。
【4.題目多做,但要有品質的做】:學習後透過試題的練習,找出自我學習的盲點,除了有助於了解試題方向和重要核心內容,還可以了解自己的實力,並幫助自己對課本重點的掌握。但,要記得是學習過後再做試題,以驗收學習成果而不應藉由做試題來取代學習。
【5.掌握問問題的要點】:看到自己答錯的題目不是錯了就問,需先思考問題,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找出原因或疑惑處之後,再就疑惑之處詢問老師,如此老師才能告訴你/妳推論需要思考的面向。另外,除了找出正確答案外,能不能說明錯誤答案為什麼錯?相信這樣可以讓曾犯的錯誤成為自己成功的基石。
三、課堂外:觀察周遭,製圖思考
【1.多觀察與思考,對生活中的事物保持熱情】:未來的地理考科,強調統整與生活化,故地理的學習,不應也不可能僅限於課堂上的學習,所以平常可以觀察生活周邊的事物,可以根據「理論與事實的比對」、「同一區域不同時間的比對」及「不同地區的比對」找出相異處,研究與思考為何如此,以培養多元思考的能力。
【2.課外的閱讀】:平常可從報章雜誌與新聞媒體多了解生活時事,多與老師或同學討論,可從每一件事情的原因(WHY)、對象(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人員(WHO)、方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3.培養讀圖及繪圖的能力】:閱讀的過程中,可將讀到的脈絡整理成地圖或圖表,有助於事情的記憶、理解與釐清。
結語
地理學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探究生活的能力」,能對地表現象的分布、交互作用與區域特色有極高的興趣。透過圖表能力的培養;概念的理解、應用與分析;廣泛的閱讀與觀察;邏輯思考的能力的訓練,可以讓地理的學習更加紮實且精進,而這一切都有賴於平時一步一步的累積以及對生活的熱情,相信透過平日的練習以及師生的共同成長,可以讓地理的學習獲得佳績。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地理—理地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