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高中校園 / 【我的18歲】高中決定從醫,期許大學莫忘初衷
【我的18歲】高中決定從醫,期許大學莫忘初衷 收藏
嘉義高中 朱耿宏(錄取臺大醫學系) 2019-09-07 國立臺灣大學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境界: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有明確目標與方向,登高望遠,瞭解成就事物的體系與方法。初進高中的我和許多學子一樣都不太清楚自己以後要幹嘛,還記得那個暑假參加了科學奧林匹亞選訓營,我對於參加競賽的興趣和感動於焉誕生,想要變強的念頭在心中萌芽,同時也訂下目標要朝科學相關的領域發展,我將持續參加學科能力競賽、奧林匹亞和國際科展並以此鍛鍊自己。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中時常聽到師長分享臺大醫科學長們的輝煌過往,參加校外競賽時也發現我在化學和生物領域表現相對優秀,在經過師長的潛移默化和自我探索後,我發現醫學是個不錯的路,加上定期捐血的習慣告訴我,我有樂於助人的特質;喜歡參加競賽營隊並廣交朋友的個性告訴我,我能夠很快和陌生人建立起互信和友誼,這些都在在說明了自己適合從醫。我知道醫學系所要求的成績標準是很高的,尤其是目標臺大醫科,但當時的我知道非努力於高中課程而已,我要將精力放在競賽上,為自己未來的個人申請備審資料努力,我很清楚現在課業到高三複習時能夠精熟,所以拿到一些同輩沒有的證明是比較有價值的。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意指必須經過一番努力,堅定不移,無怨無悔走下去。在得知自己取得問鼎臺大醫科的學測成績後,我便全心投入個人申請的資料準備,也遇到許多挫折,自傳和自我介紹被老師說沒有亮點而無法吸引教授,接觸許多醫療議題後才發現醫師的工作環境或許不是那麼理想,也有過徬徨,我曾坐在電腦前崩潰而放聲大哭,只因為感覺自己不會是那40人其中之一,準備過程不像是學測那樣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會因個人的價值觀有關,當時準備起來就覺得特別的無力。
一階放榜時我就覺得無法承受而去找導師聊我的狀況,他提醒我其實我上的機率比其他人都大,因為臺大看化學和生物的實作成績,有參加過競賽會有不錯的幫助,就算沒考上,指考用兩個月準備也綽綽有餘,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其實當初真的不必那麼焦慮。得知結果後我便開始做一些上大學的準備,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我開始找時間游泳,培養未來極需的體力,開始把荒廢已久的饒舌樂拿出來聽,希望以後加入臺大嘻哈文化研究社,同時學開車考駕照,暑假時參加一些營隊再次認識新朋友和更了解大學生活。
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境界:意指必須下足功夫,反復探索、研究,自然有所發現。面對大學生活,我的想像就是自由變多了,但這也同時意味著責任。我即將進入臺大醫學系,課業的繁重自然是一大重點,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是一大關鍵;此外,我也有志於在未來投入一些醫學相關研究,因此在大學階段希望能夠參加學校實驗室的研究,為未來的研究能力鋪路;另外我也要加入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代表臺灣參加國際的醫學生交流活動,像是SCORE研究交換部門就是很好的機會,可以到國外的實驗室進行短期的醫學相關研究,相信在這些研究相關的學習下在未來能夠發明更好的醫療技術。
其他關於大學的想像和期待就比較屬於生活方面,兼家教一直是我對自己的期望,高中之前父母是我生活和課業支柱,我希望在未來頂著臺大醫科的光環兼一點家教,幫家裡減輕負擔,但也不能因此而在學習有所滑落,必須要取得平衡。最後最重要的還是莫忘初衷,我不能因為外在環境的困難就遺忘當初為何決定當醫生,或許深入接觸後會和自己的期待有所差異,但我也會努力走下去。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走過高中,邁入大學,對大學生活的想像與期待 Back to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