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長開講 / 清大校長賀陳弘:考招制度要能看到未來需求
清大校長賀陳弘:考招制度要能看到未來需求 收藏
文/池俊吉、郭玟杏、杜奕廷 圖/國立清華大學提供 2019-11-19 國立清華大學 , 108課綱 , 新考招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
招聯會依照大學法成立,成為協調平台
【問】:請分享一下招聯會的定位跟職責。【答】:招聯會的法源是大學法第24條:「…大學為辦理招生或聯合招生,得組成大學招生委員會或聯合會,聯合會並就前項事項共同協商擬訂,報教育部核定後實施;大學招生委員會或聯合會,得就考試相關業務,委託學術專業團體或財團法人辦理…」。大學招生可以單獨也可以聯合招生,但20多年來從社會到教育部的想法都是聯合招生,主因是隨著大學數增加,如果個別招生,社會的成本、家長所要承擔的壓力會很大。所以,招聯會的屬性就是一個協調70所會員學校的平台,協調出一個共同可行方案。
臺灣從50年代就有聯考,所以大考中心很早就存在。而招聯會是一直到86年左右才成立,原因是從84年開始試行多元入學方案,各校在共同的考試招生之外採取不一樣的入學方式,就需要有個協調的平台。
多元入學剛開始時,招生名額大概只有1%,但隨著大家逐漸接受這樣的入學方式,比例也日益增加,招聯會的工作就越來越繁複、越來越受到矚目,影響也越來越大,成為一個動見觀瞻的事情。
另一方面,因為大學之間的屬性差異大,招生的定位、策略、方向也差別很大,在這情況下很難完全滿足每個大學的需求,所以招聯會要去折衷、磨合各大學不同的招生需求。隨著大學數增加,多元入學的學生也增加,所以招聯會挑戰越來越大,因為要滿足更多的學生、更多的大學的需求。
新課綱出現,影響考招制度的改變
【問】:過去的考招制度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改變考招制度?【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新課綱的出現,因為大學選才和高中育才,彼此是連動的,高中如何育才其實是會影響大學的選才。反之,因為大家都說考試影響升學,或是說選才影響育才,這個方向的影響也是存在,所以大學怎麼選擇學生會影響高中如何育才,這是一個連動的過程。過去影響力大的是大學,這次則是高中端影響大學端的程度較大,主因來自於108新課綱重視的適性選修,把部定必修減少,學分數大幅的釋放給各校必修、選修或是空白課程。
新課綱對選才有兩個直接的影響,第一是紙筆測驗命題範圍與科目減小,高中端希望把大學考招的有形考科份量減少,也就是讓學生有更多的差異化學習機會,例如將準備第五科考試的時間拿去做適性的選修,所以考科減少,這是第一個影響。
第二個是學習歷程檔案信效度提升。目前已建置全國性的資料庫,是將原來備審資料做成資料庫,使可信度跟有效度都提高許多,學校如果造假,教育部用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查證就很容易,再配合行政罰則進行處分,學校幾乎不可能再有舞弊空間。
【問】:考招制度若是因應課綱改變,是否表示相信課綱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答】:背後的因素,是人才培育的趨勢問題。過去為什麼必修需要那麼多?因為過去的人才培育比較重視規格化的人才,學生需要學較多一致化的課程。因為過去是一個以製造為主的經濟型態,從60年代到90年代,主要的產值在製造業部門,製造業提供非常大的經濟貢獻。製造業有個特性,就是效率導向。這個產業對於人才、原物料、製程,對品管的程序,都要求制式規格,因為只有規格能夠保障所做的產品是在原來設計情況之下。對於人才的晉用,也不須有太多的彈性或是想像,只需經過制式的教育流程,具備被雇主肯認之相同能力。所以整個教育流程也是高度的規格化,例如教材,僅有一綱一本,最多是一綱多本,絕對沒有多綱或是非綱。
師資培育方面,以前政府培育師資有一套的標準作業流程,師培也是一個被規格化的事情,學校的組織編制、校園環境全部都規格化,如此能確保培育出來的人才規格都差不多。但現在的產業多元發展,需要新型態的人才,就應該調整作法讓每個人盡可能就天賦去發展,以最有興趣和最有效率的方式去學習,讓教育出來的人才差異化、多元化。所以多元創新和適性學習是一體兩面的,不適性學習的話就不會有多元創新。大學選才是教育的一個環節,對高中教育、大學教育都有影響,如果這裡不調整的話,會使前面的改變沒有意義。
整體而言,教育必須建立一個比較多元的價值觀,因為人才本來就不適合用一元化的線性排列去評比,即便同一個學生,也可以因為大學校系選才重點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錄取結果,更何況各個學生本身就不同。
強化多元學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未來。(高教評鑑中心/攝)
考招應與時俱進,符合社會期待與需求
【問】:您心中理想的考招制度是什麼樣的?【答】:並沒有一個制度可以跨越時空適合每個時期,因為制度都是依特定的時空、社會條件而產生。推動新的制度並不表示否定過去的制度在過去時空的合理性。大學入學制度二十多年來隨時空環境而演進,不是只滿足於當時時空的需求,因為這些學生,是20年之後才對社會產生主要的影響,所以要能符合未來的時空環境及社會條件的需求,才是成功的考招制度。
這樣的制度對社會而言是有領先性,所以當前的社會是否能接受,就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大學端做考招,必須具有前瞻性或是未來性,但是面對到社會的現實面,卻常常會有衝擊。
因為環境在變、社會條件需求也在變,制度需一直往前走並與現狀維持著一點差異,所以進步的張力是一直存在的。簡而言之,考招制度的設計一方面是希望能讓社會的發展取得先機,而這個先機要在社會可接受的範圍內以避免過多的爭議,經常需要測試社會能夠接受的底線漸進微調。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一直進化的制度。
【問】:為什麼繁星申請入學的學生在大學表現會比指考分發的好,會不會有一種狀況是因為已經被層級化?
【答】:繁星入學全國15%的名額中,大部分來自偏鄉及都會非主要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班上名列前茅,但面對學測的時候,不見得優於都會主要高中的中段班學生。不過他們具有在各個高中的成功學習經驗,包括良好的學習動機與自我管理,這些正是大學階段所需要的成功因素,所以各大學普遍發現繁星的學生入學之後表現較好。
我們分析100-107年八年之間三個入學管道學生的學測成績(如圖一),發現各管道之間的學測成績分布並沒有差異。其實申請入學跟指考分發主要的差異不在於入學當時學習成就的高低,而在入學之後穩定度與興趣認同的差別。各校之間會有一些不同,所以甲校可能看不出來申請入學跟指考分發的差別,在乙校卻可能差別很大,不同的系可能也會不同。所以招聯會一貫立場都是鼓勵校系招生專業化,累積自己的大數據,去選擇最適合的招生方式。很類似評鑑的觀念,並不設定一個跨校系皆準的最佳招生管道,各校應該自己去做抉擇判斷。招聯會也沒有權力去為各校的各管道招生名額做決定,都是由各校自主設定。
新制度的推動仍需時間考驗
【問】:您對於學測滿級分卻落榜的現象有什麼樣的想法?【答】:如果要讓學生有更多錄取機會的話,可以增加志願數,目前是填6個,可以增加到10個志願乃至20個志願,讓機會增加。但如果同樣的一群學生以現行3倍率來填10個志願,將使重榜增加、缺額也會增加,結果得以入學的學生總數較少,對於這個入學制度來說,就不是一個有效率的方式。也造成強者拿更多,弱者得到的機會更少。當分數越高,考上的志願數也是增加,原先6個志願都上的學生很可能是10個志願全上,結果造成更多重榜,反而壓縮到其他學生的錄取機會。所以這個制度若要維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這個比例關係。
今年甄選超額較多的大概有60個系,佔全部2,092個系組的3%。由於其中1/3超額錄取的學系是醫學類的,包括醫學系、牙醫系、中醫系、獸醫系等都是熱門的醫科志願,所以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考滿級分還上不了醫科,對此非常抱怨。其實學測第一階段的設計,原意就是希望學生先能達到系訂的標準,系上再用其他的方式來檢視這個學生,級分只是個門檻的概念。但是因為跟過去相比更難考上第一志願,所以很多學生覺得機會變小而抱怨。但是另一部分的學生卻得到了入圍被看見的機會,系上也更能夠選擇未來真正適合行醫的學生。制度的得失利弊,各有其角度。
臺灣社會是從一元化過渡到多元化,在教育方面現在依然還是過渡時期,所以學生、家長,甚至包括老師,對於多元的概念還沒有很徹底的接納。
每個校系放榜都有一定的備取數,備取太多會被人罵,備取太少也會形成缺額使學生喪失入學機會。志願數增加其實是給有優勢的學生更大施展空間,控制志願數則是給弱勢學生保留更多的機會。以目前制度來說,弱勢學生的錄取率只有在繁星接近3%,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都較低(如表一、圖二)。社會的人口組成中,弱勢學生佔3%,也就是說弱勢學生在各管道的錄取率其實都仍然低於平均值,所以在設計入學制度時候,盡可能多照顧弱勢學生,還是有它的合理性。但是照顧弱勢多一點的同時,優勢學生的權益也相對會少一點,目前社會上反映聲浪比較大的多是優勢學生的家長,因為他們覺得子女的選擇機會被限制。
強化多元學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未來
【問】:您認為考招制度是一個是育才與選才的作為,那大學端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社會能接受的人才?【答】:經過新課綱、多元適性選才、多元入學等方式,大學收到的學生應該比前一個世代更具有學習動機,更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裡。以前的學生沒有那麼強的個人思維,大多會服從師長、家人的選擇,安分的把大學念完,不會想太多。現在的學生大多有自己的主張,把他限制在單一學習軌道上面,對學校、對學生都不利,所以彈性化是各大學都該做的事情,例如跨領域學習。現在各校系的必修學分都往下降,讓學生騰出128個學分裡更多的空間去做跨領域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實驗教育,讓每個學生依各自的條件和特性去設計畢業路徑。一般大學都是套餐式,學校20個系就20個學程;實驗教育則嘗試有100個學生就有100種學程的選擇,因此學校的組織運作、輔導,很多地方都需要做調整,但彈性加大的方向上大概是這樣。
各系也有各別的文化,有慣性也有創新性,兩者並存。創新的人主張讓學生自由發展,慣性的人會認為若專業科目沒學足夠,能算是該系的畢業生嗎?認為甲系學一點,乙系也學一點,最後什麼都沒學會,所以反對亂跨領域。學校就要設法從中平衡,以免過猶不及,所以學校也需要在多元的方向上漸進發展。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81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考招制度要能看到未來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