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馬公高中張祖德 獨木舟課程打造海上教室 收藏

  大學問編輯部   2020-02-23    高中 , 108課綱

  分享

從臺北到澎湖,一海之隔,不到一小時的飛行距離,便飛進了另一個世界。20年前,張祖德離開繁華的臺北都市生活,成為老師,來到無親無故,沒有網路、報紙要隔天才看得到、想買本書還得飛回臺北的澎湖,從一無所缺到處處受限,張祖德卻說,這裡才是他實踐生命價值的沃土。

成為老師,並非出於偉大的使命召喚,但決定來澎湖當老師,卻出於張祖德骨子裡長久以來對偏鄉弱勢的關懷,「都市裡什麼都有,不缺我這一名老師;但澎湖資源缺乏,老師的意義更大。」於是,他離開灰色的水泥叢林,進入一個瀰漫海水鹹味的藍色世界。

20年前,這座平靜如湖的島嶼,資訊流通速度緩慢,居民大多從事海上漁業,平時鮮少在家,孩子獨自摸索著長大,生活封閉,各種新觀念、新訊息、新思維,以及對世界的想像,亟需透過一名中介者居間傳遞、教導與分享,而這名中介者,就是老師。


決定到澎湖當老師,出於張祖德骨子裡長久以來對偏鄉弱勢的關懷。

擁抱海洋,打破恐懼

除了資訊取得的限制,更有因恐懼而形成的限制。初來澎湖時,張祖德驚訝的發現,這裡的孩子大多怕水,不敢接近海洋,原因是從事海上高風險工作的家長,嚴格禁止孩子與充滿不確定的海洋親近;而學校也因為害怕承擔親水所帶來的風險,不鼓勵學生學習與從事海洋相關活動,「對海洋缺乏認識,無形中形塑了孩子對海洋的恐懼。」海島子民卻不識海洋之美,不認識家鄉的價值,如何愛家鄉?

幸好,這位從臺北城來的老師,樂於敞開雙手擁抱海洋。授課之餘,張祖德沒事就愛往海邊跑,學游泳、學潛水、學浮潛,他將大海教導他的知識匯集起來,在農委會澎湖水族館擔任志工,負責解說導覽、潛水餵魚、科教展示、推廣海洋保育,帶領參訪學生從親近水開始,慢慢接近海,認識海,掙脫限制。

「只要學習正確的觀念,使用安全適當的裝備,就會發現海洋並不可怕,而當你願意走近它,便想保護它,不願它受到污染等傷害。」要幫助學生認識海洋,獨木舟是最好的選擇,「獨木舟操作簡單容易上手,安全性高,可靈活穿梭於島嶼之間,從事近距離的海洋生態觀察。」

獨木舟成馬公高中新課程

5年前,張祖德所任職的馬公高中,針對新課綱的實施,特別將「獨木舟運動理論與實務」納入海洋教育校本課程,由他負責規劃執行,培訓水域自救與熟練操舟技巧,技巧成熟後,帶領學生迎向海洋,參與各種海洋議題,如,海洋廢棄物污染、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同時搭配淨灘、講座、離島參訪等活動,讓學生不只課堂上聽,更實際參與,從做中學,學中做。

還要讓學生自組團隊進行獨木舟跨島露營,以激發潛能,在團體中發現自我價值。互助過程中,有的人擅長溝通協調,有的善於領導統御,有的人會拍攝影片,有的懂得搭建帳棚、野外求生,學生將逐漸發現,多元世界裡每個人都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因此,評量學習成果的重點,不在能將船划得多快多好,而在如何於團隊中發揮個人價值,與人合作。」

張祖德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別人所沒有的特異功能,他希望引導學生掙脫環境所限,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才能,因為生命就像大海,值得去認識、探索與發掘。


張祖德培訓學生水域自救與熟練操舟技巧。

突破海洋限制,實踐個人價值

經過課程訓練,張祖德逐漸看見到學生的轉變,他們開始將關注焦點從自身移開,轉而關心這個世界,思考這樣的課程,對國中、國小生也應該很有幫助,於是,採取行動,自組社團與營隊,帶領國中、小生,親近海洋、認識離島居民與文化、進行水族館導覽、提升環保意識,「學生們在課堂之外,發揮影響力與實踐個人價值,希望憑藉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現況;而想要改變,就是學習的契機。」

今年甫獲師鐸獎肯定的張祖德,他的工作,使他總是浸泡在海水裡,長期忍受豔陽酷曬與海水酷冷的折磨,耗費龐大體力,辛苦,不在話下,「願意做這工作的人越來越少了,」他說,但他仍樂此不疲,因為「只要有一個學生因你而改變,再辛苦,也會吸引你一直做下去。」就像一符快樂的魔咒。

突破限制,就能帶來改變。張祖德是老師,他的教室在海洋,他要帶領澎湖孩子,認識海洋、認識家鄉、認識自己,突破限制,從侷限划向無限。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