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

【學測考前衝刺】國文考科三大準備方向 收藏

  國立臺中女子高級中學國文科/陶玉梅老師   2016-12-21    高中 , 升大學 , 學測

  分享

Photo via Hermann via Visual Hunt

朱子有詩曰:「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商量舊學、培養新知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當然,也適用於準備學測國文考試。通常會感到國文困難的學生,往往是基本的文學體質不健全,以致氣弱乏力。那麼,要如何運用商量舊學,培養新知的方劑來振虛起弱呢?

一、借助古典

「商量舊學」最具體的作法即是借助古典。高中國文教材中過半是古典作品,也許有人要說我們現在不以文言書寫,何必費那麼多心思在古典作品上。

但證諸現代文學大師,如:張愛玲、余光中、白先勇、楊牧、張曉風、簡媜等,無一不是借助古典,而卓然成家。因為文言書寫者往往「十年磨一劍」,錘煉工深才下筆。一般學生如能充分借助古典,不但有助於選擇題閱讀理解的判讀、排序題的因應和文法題的解題,而且在古典教材中學到的寫作方法至今依然十分受用。

如〈師說〉中三段縱橫對比法、〈諫太宗十思疏〉中以賓顯主排比法、〈燭之武退秦師〉中利害分析並陳法等,這些也是現代說服人的好方法。而學生在研讀古典教材中,以作者經驗開啟自己的生命氣象,找到處世的方法與智慧,下筆屬文,更能深化文章內涵。

二、立足現代

「培養新知」最重要的意涵即是立足現代。身為21世紀的青少年,當然要以現代為根基。高中國文教材中四成以上是現代作品,除了11篇A類教材選文務必精熟外,學生對自己所使用的版本教材應有信心,只要讀好一套版本,就具備高中生基本應有的語文能力了。所以,對非A類教材選文也要用心。

例如:蔣勳〈石頭記〉藉石頭寫人生,使人從中體察莊嚴之美,也學到品味的能力。王鼎鈞〈一方陽光〉和張曉風〈許士林的獨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寫離亂時代遭隔絕數十年遊子的孺慕慈母之情,使人在家庭倫理遭受考驗的現代,體會出親情的可貴。龍應台〈第35封信 獨立宣言〉寫為人母者所受到的親子衝擊,之後藉由電子家書展開跨世代的對話,使人學到現代的溝通之道。洛夫〈愛的辯證〉書寫兩種不同的愛情觀,使人思考愛情與人生的抉擇。研讀這些教材,有助解讀克漏字題型、修辭分析題和現代語文應用題,既學到如何精緻書寫語體文,也學到面對未來的因應之道。

三、創造極致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輸入與輸出。所謂「輸入」,就是以上所言的借助古典、立足現代;而「輸出」則是指「發表是吸收的利器」。但是,輸出絕非率爾操觚。在考場上的輸出,講究的是創造極大值,講白了,就是設法拿到最高分數。要達到此一目標,便須在寫作測驗中創造極致。如何創造極致呢?分析歷年來學測國文寫作測驗題型後得知,大致可由以下方向努力:

【1.發揮創意想像】:以103年的引導寫作題「通關密語」、104年的看圖寫作題、105年的候選素材說明為例,如果能發揮想像力,展現創意思考,必然令人耳目一新。

【2.反思社會文化】:以101年的解讀「心教」、103年的解讀〈品與味〉、105年的「我看歪腰郵筒」為例,如果平時就能關懷社會,反思文化,上了考場自然振筆疾書,不致搜索枯腸。

【3.沉澱自我經驗】:以100年的「學校和學生的關係」、102年的「人間愉快」、104年的「獨享」為例,如果能取材自我經驗,行文便會更真切而有說服力。

蘇轍認為:「文者,氣之所形」。商量舊學,培養新知是滋陰又補陽的作法,有助文學體質健全,可以打通任督二脈,使學生在學測國文應試時「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進而創造極致,追分成功!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打通任督二脈──學測國文應試準備之道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