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

【學測考前衝刺】物理科四大應試密技 收藏

  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物理科/楊憲忠老師   2016-12-22    高中 , 學測

  分享


Photo credit: fdecomite via Visual hunt / CC BY

每當高二升高三時,學生們為了準備學測往往會問:「買哪一本參考書比較好?」

坊間書籍琳瑯滿目,一本比一本精美;一本比一本厚重,為了安心準備學測,感覺複習講義厚度越厚、內容越多越好。看過一些複習講義將高二、高三自然組物理的公式都列入講義內容,然而絕大部分超出「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以下簡稱「課綱」)的計算,並不會在學測試題中出現,即使出現也會在題目中提及公式。完整學習自然組課程,雖然能夠幫助考生在學測中得到分數,但不代表沒學習過高二、高三自然組的課程內容,必定在學測自然科中慘遭滑鐵盧。

建議學生複習時搭配課綱,抓住裡面提及的重點,遇到超出課綱的公式內容,瞭解隱藏公式背後的物理現象即可,但其實那就是課程中定性敘述的內容,以下4點提供給準備學測的學生作為參考。

一、培養閱讀科普文章的習慣

學測物理考題大多偏向科普,計算不難,但需要有邏輯思考判斷力及資料統整能力。這能力需要長時間培養,建議平時抽空前往圖書館翻閱一些感興趣的科學雜誌或科普網站,如:《科學人》雜誌、《科學月刊》、《選才電子報》的「科普專區」等來獲得科普新知。

二、基礎物理要紮實

科學量測結果有「數值」及「單位」兩個部分,數值固然重要,然而學生往往具備計算能力,對於單位的標註卻常常忽略或不知從何下手,事實上,單位對科學素養的養成而言是很重要的部分。往年七個基本量相關內容是學測常見題目之一,近年來開始轉為由七個基本量單位表示其他導出量的物理單位,如:104年學測第1題即是考能量單位。

基礎物理一的內容多且雜,建議搭配課綱抓住最核心的概念,再往外延伸,避免像無頭蒼蠅般混亂且無頭緒。

三、重視物理知識的連貫

由於學習科學需要許多知識搭配,使得學習內容有時過於零碎,建議學完基礎物理一及基礎物理二A後,再重新閱讀基礎物理一課本中的緒論。

緒論是以宏觀的角度看高中課程中各領域的物理學發展,並介紹給所有讀者。藉由緒論統整所學,再回想新理論的提出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新的結果並且造成了什麼重大改變?藉由緒論可避免學習物理流於枝微末節。另外,考生必須試著把所有相關概念串接,並將其應用延伸,如:原子理論的發展與電磁學相關之處。

四、重視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與其他學科的連結

物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如:運用耳溫槍快速量測正確體溫、在高速公路利用RFID或者車牌辨識進行通行費收取、將電荷耦合元件(CCD)安裝於哈伯天文望遠鏡中,可以較快速且清晰地看見我們在宇宙中的「鄰居」。我們享受著科學家及工程師運用物理學知識發現或發明的成果,讓生活更加便利,但若將學習物理視為畏途,甚為可惜。

科學、科技的發展大多需要跨領域的搭配,如:藉由繞射的結果確立「DNA的雙股螺旋構造」;藉由研究都卜勒現象搭配星體光譜變化來研究「宇宙演化」等。

將研究物理做為職業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是我們一直運用物理原理來解決生活中面臨到的難題,例如:開瓶器的設計。沒學過物理的人可以藉由嘗試各種方法得到結果,但學過物理的人可以知道哪些方式較為可行,進而找到較佳問題解決的方法。

如何準備學測物理

欲掌握學測考試內容者,建議練習學測歷屆考題及學測研究試卷,雖然不可能出現完全相同的內容,但物理概念大同小異,重點是同學們有沒有辦法「見山不是山」地解讀,找出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物理概念。

可以找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準備學測,藉由溝通討論,發展一套適合自己的解題策略和想法,比單打獨鬥來得有趣。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從霧裡準備物理


 返回  

  延伸閱讀